仅靠小微业务可以撑起一家银行吗?这份年报给出了答案

馨金融 2023-05-03 17:59:01

中国的小微金融进化背后,是国内金融科技行业底层基础设施升级、市场参与者商业模式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积极引导的共同结果。

——馨金融

洪偌馨/文


(资料图)

关于小微金融,有两组最常被引用的数据。

一个是,中国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这是所谓的「五六七八九」贡献,说分体现了他们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另一个是,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成立三年后的小微企业正常营业的约占三分之一。这说明了小微企业的生存不易,相应地也让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曾几何时,很多银行从业者都是谈「微」色变,在完成监管要求的刚性指标之外,再难有动力去推进这个「两高一难一慢」(即风险高、成本高、管理难、见效慢)的业务。

就在十年前,如果说一家银行的全部业务都集中在小微市场,可能很难让人相信它可以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但后来,这个银行业曾经的「无人区」,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4月28日,网商银行发布了成立以来的第8份年报。作为一家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银行,经历了对绝大多数企业堪称艰难的2022年,网商银行的这份「成绩单」让外界看到了小微金融穿越周期考验、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

尽管过去一年受内外部市场变化的影响,小微企业整体的经营环境充满了挑战。但2022年,网商银行依然保持了增长的量和质,累计服务小微客户数突破5000万,在核心经营指标上,贷款、存款双增近30%,年营收157亿,同比增长13%。

1、小微金融:穿越周期与韧性增长

2022年是小微企业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不仅是因为三年疫情的消磨,更深受来自各种「黑天鹅」事件爆发的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2年四季度报告」显示,该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营业额为11.2万元,环比下降17.7%;同比则下降13.3%,达到过六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并非「慈善」而是商业行为,如何在实现精准滴灌的同时,保证小微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一道更难的命题。

2022年,网商银行的小微信贷客户超过5000万,资产规模达4411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2282亿,同比增长29%。

更重要的是,去年网商银行的小微融资成本下降61bp,这也是该数据连续5年下降。

而与此同时,2022年,网商银行的年营收157亿,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35亿,同比增长69%。

这也意味着,网商银行同时实现了贷款利率下行和保持利润提升的双重目标,穿越了周期考验,实现了韧性增长。

对于一家专注小微金融业务的银行来说,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这一方面离不开其在风险管控上的优异表现,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对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资产负债结构、成本费用结构的优化,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的运用等。

以科技为例,2022年,网商银行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33%。在小微智能风控,农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领域均有所突破,几个围绕小微生态而推出的拳头产品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成效。

例如,用于农村金融的卫星遥感风控技术——「大山雀」,将果园、大棚等形态纳入可识别范围,累计已为120多万种植农户提供便利的数字信贷支持。用于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大雁」系统,签约接入的品牌企业已超过1000家。

还有,升级贷款供给模式的智能风控系统「百灵」已能支持70多种自证任务,超过600多万客户使用,成功提额客户,平均额度提升4.5万元。这也是行业内首次探索将人机互动信贷技术用于小微信贷业务。

网商银行近9年的实践证明了,小业务也可以挖掘出大市场,小微金融同样可以支撑起一家银行商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小微市场:错位竞争与均衡发展

可喜的是,现在的小微市场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速23.6%。

可以看到,在贷款需求普遍疲软的2022年,小微金融市场依然维持了一定的活力。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统计口径比较宽泛。随着小微金融服务的不断「下沉」,在单户授信1000万额度之下,还有大量小小微企业,他们被笼统地成为「长尾小微」,典型如,个体工商户、街边小店等。

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一类新型银行更多覆盖的就是这一类「长尾小微」,扮演的是传统小微市场中的「补充者」一角。

例如,网商银行2022年报显示,当年的新增贷款客户中,超80%为首次在商业银行取得经营性贷款。

从发放贷款的区域来看,同样体现了其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错位竞争。

2022年,网商银行与全国1200个涉农区域开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合作。累计发放贷款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中,7个来自于中西部。

国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过去四年,普惠小微贷款的年均复合增速达31.3%,明显高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监管的政策引导,以及大行的强势入局。

研报称,未来大银行、中小行等不同主体将在小微市场中切分出不同的细分客群,进而为其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最终形成更立体的小微金融体系,以及新的错位竞争格局。

事实上,从监管政策的变化上也能看出这一趋势。

从2011年监管开始对小微贷款进行考核以来,小微贷款已经走过了12年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其对于商业银行在小微业务上的经营指标和具体要求一直在变化。

从早期单纯看中「增量」,即小微贷款增量、增速不低于上年水平;到后来逐步拓展到「扩面」,在考核标准中增加对于户数的要求,避免贷款集中于存量用户;再到现在,对于利率、服务质、精细化运营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网商银行为例,在基础的存贷业务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交易场景、不同需求,还推出了不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网商银行累计为2600多万小微经营者提供了现金管理服务。还有票据贴现服务「网商贴」,解决的是客户小额票据贴现流程复杂、资金到账慢等痛点,全年贴现客户数超过5.4万户。

可以说,中国的小微金融进化背后,是国内金融科技行业底层基础设施升级、市场参与者商业模式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积极引导的共同结果。

1931年,英国政治家麦克米伦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理论——「麦克米伦缺口」,即金融机构不愿意按照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对其提供资金供给,致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和融资缺口。

于是,一代又一代的金融机构都在为破解这个世界级难题而努力。

今天,对于一家银行而言,第8份年报意味着他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启程,但对于小微市场来说,这份年报里的数据却是打开新世界一道光,让大家看到了破题的希望和更多的可能。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